最近在看的几本书里都提及了“熵”的概念。
熵,它原本是一个物理单位,用以度量一个系统“内在的混乱程度”。也形容人的思维或者行为无序的状态。很是巧合的是上午开的一个电话会是关于ADHD多动症儿童注意力不能集中的课题,也让我联想到了“熵”。
一开始觉得“熵”比较小众,后来才深刻地意识到,它就像道一样,是运行世界的核心逻辑,也是一种世界观。
我们经常会处于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,把它称之为“精神熵”。这种状态是常见的状态,但是与之对应的就是全身忘我的最优体验,也就是我们一直希望达到的的心流体验的状态,我自己把它定义为逆熵。
一个人的幸福指数和社会地位及公众认可度没有必然的关系,我认为和收入及财富的增加呈正态分布。物质带来的快乐转瞬即逝,最终还是内心的空虚,然而真正的幸福感源自于对意识掌控和感受生活的人。
最近这段时间,伴随着生活作息的规律,我就经常能达到这种状态,比如爬山、做饭、和某些时候早晨阅读的时候,每当读着一本另自己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的书籍的时候,仿佛时间辗转即逝,完全没有平时时候的度日如年的感觉,那次连续做饭11个小时的时候也是这种状态。
后来我从一本心理学的著作中了解到,要想达到这种心无旁骛的状态,则需要三个关键驱动因素:定一个清晰的目标、能够及时反馈目标的完成情况、挑战的难度和技能的匹配。
最近愈发的感受到目标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,随意无序的生活状态或许可以让人感到舒适,但一定不会拥有幸福感,处在健身的人们,一顿美食或者小酌之后,内心的负罪感一定会造成熵的增加,让人更加自责懊恼,只有真正踏破自己舒适区建立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,才可以带来幸福感的增加。
华为活力之源提及过熵减的概念,生命本身就是自律的过程,即熵减的过程。
我们的意识总是容易混乱,而专注产生的心流体验,是保持意识有条不紊的有效方式。
所以我把逆商演变为逆熵,它是一种专注力。
那天在健身时跟健身教练谈及一个人成功的必要因素,这么多年看了这么多名人列传,很多时候我觉得在偶然之间存在着必然,然而在必然之间也需要上天赠予的那一份幸运。
然而不敢太多谈及一个人成功的经验,因为远没有这个资格,但是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事,除了逆熵以为,还需要智商、情商、逆商和爱商。
智商;
智商,往往被人理解为智力指数,被定义为先天决定的。但是这么多年,我愈发感觉和领悟它真的不仅仅是先天遗传因素的一个数字而已,而是不停的学习、实践的过程中,理解规律、运用规律的能力。
正所谓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智力或许改变不了太多,但是智商一定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得以精进。
我对“智”字的解读是“日获新知”。
智商,是一种学习力。
如果说智商还有些许的先天因素的话,我认为情商完全是受后天环境所培养和影响的,是被社会洗礼和熏陶出来的能力。
其次,情商;
所谓情商,我认为是对外的分寸感,和对内的自控力。
情商是领导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及必要条件,但绝不是唯一。
情商,是一种同理心。
再说回逆商
本意是指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。
那天跟一个客户聊天,我经常有一个观点:创业不是一种能力,而是一种性格。其实有些时候发现很多人能力真的很强,但是不适合创业的原因我认为是承诺失败的能力不够,也害怕去面对失败。
在刚创业的那些年,屡试屡败,屡败屡试,人才和资本都不具备,企业也没有核心的竞争力,唯独拥有的就是承受失败面对失败的能力,感觉自己真的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拼命挣扎着。那时候有四个字对我影响极深,每当觉得自己熬不下去的时候脑子里就重新浮现这四个字,它就是“剩者为王”。
那些年在一次一次不停地受挫和打击后,没有地方获取慰藉,也没有地方获取成就,每一次真的是自舔伤口和自打鸡血来重拾信心。
逆商,是一种心态力。
最后是爱商
第一次听及这个概念,是在马云的某次演讲中。我把它理解为回馈他人和社会的能力。
想想刚创业的这些年,完全招不到行业精英,但是却汇聚了从小到大认识的能力强且价值观驱动的伙伴。
真的很感谢他们这么多年的信任和付出,想想这么多年的与人为善,真的未曾想会有这么丰厚的回报,这或许就是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”的真谛所在吧。
这些年优诺也一直不断置身于公益事业,从捐赠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到捐赠图书馆,从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到这次武汉疫情援助。我们会继续不断努力,让世界充满更多的爱!
爱商,是一种格局力。
成事=逆熵+智商+情商+逆商+爱商
时刻提醒自己,目标坚定保持专注,不断学习换位思考,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失败,永远为这个社会奉献更多的爱!